- 学工资讯
- 学生党建
- 学工事务
- 学生资助
- 实习就业
- 学院团委
- 学生团体
- 学生刊物
工学院学生工作主要包括资助、奖励、奖学金申请,心理健康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实习引导等,并为同学们引导和组织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第二课堂活动。
- 院友资讯
- 院友名录
- 工学之子
- 岁月留痕
- 院友相册
- 院友会组织机构及章程
- 院友捐赠
- 世纪院史
服务广大院友,加强工学院与社会、院友与工学院、院友与院友之间的联系,增进团结、合作与友谊。依托工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与丰富的学术资源,为院友的事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
预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010-62765854
电子邮箱:feitian@pk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2.coe.pku.edu.cn/subpaget.asp?id=731
智能机器人、非线性控制、深度强化学习、水下仿生机器人、自主飞行机器人
2021 – 至今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预聘副教授
2016 – 2021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
2019 - 2019 美国海军水面战斗中心,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暑期研究员
2014 – 2016 美国马里兰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博士后
2009 – 2014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
2007 – 2009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2003 – 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
长期从事自主机器人的设计、控制与感知方向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新型仿生机器人的设计,部分成果在自主水质监测中已得到实际应用;同时还提出了在动态复杂环境中机器人智能分布式感知方法,以及针对新型机器人非线性控制和实时学习控制方法。
在机器人控制领域权威期刊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在出版社Wiley-IEEE Press发表一本移动机器人方向的学术专著,同时拥有两项水下滑翔鱼的美国专利。主持包括美国国防部、杰佛逊基金等项目在内的7项科研项目,共计近100万美金。参与包括美国国防部最高荣誉总统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共计300万美金。2017至2020年间多次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于2019年先后获得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暑期研究员奖和杰佛逊基金交叉学科研究奖。
S. K. Rajendran, Q. Wei, and F. Zhang*, “Two Degree-of-freedom Robotic Eye: Design, Modeling, and Learning-based Control in Foveation and Smooth Pursuit,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 vol. 16, no. 4, p. 046022, 2021
F. Dang, S. Nasreen, and F. Zhang*, “DMD-Based Background Flow Sensing for AUVs in Flow Pattern Changing Environments,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vol. 6, no. 3, pp. 5207-5214, 2021
G. Cook* and F. Zhang*, Mobile Robots: Navigation, Control and Sensing, Surface Robots and AUVs, Wiley-IEEE Press, 2020
F. Dang and F. Zhang*, “Distributed Flow Estimation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Robots Using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based Model Reduction,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pecial issue on Unmanned Mobile Systems, vol. 141, no. 7, p. 071010, 2019
F. Zhang*, O. Ennasr, E. Litchman, and X. Tan, “Autonomous Sampling of Water Columns Using Gliding Robotic Fish: Algorithms and Harmful Algae-Sampling Experiments, IEEE Systems Journal, Special issue on Cyber-innovated Environmental Sensing,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for Sustainability, vol. 10, no. 3, pp. 1271--1281, 2016